专业推荐 学术珍本 文史哲类 公司简介
图片展示
电  话: 010-85376510
传  真: 010-85376510
手  机: 13021297286
联系人: 魏先生
地  址: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71号2层
文史哲类

文史哲类图书及简介

序号 書名 ISBN 規格 出版日期 說明
23 大正新修大藏經 9789571700700 精裝100冊16開 1983/1/1 大正大藏經為近數十年來流通最廣之中文大藏經,簡稱「大正藏」,全書共一百冊,分為正編、日本歷代大德著作、敦煌古逸及疑偽佛書,、佛教圖像、法寶總目錄,共收二九二○部佛書,此藏經所收異本最富,且各書之分類亦最為合理。
24 卍正藏經 9789571728124 精裝70冊20開 1980/6/1 日本明治卅五年至卅八年間(1902~1906)京都藏經書院印行卍字大藏經,此藏以黃蘗藏為底本,而與高麗本校對,共收一六二二部佛書。
25 卍續選輯史傳部 9789571728254 精裝20冊20開 1984/7/1 茲輯卍續藏經史傳部第一三○至一五○冊共一六五部,凡二十冊,以利史傳部鑽研專家使用。
26 卍續選輯禪宗部 9789571728261 精裝25冊20開 1984/7/1 凡選自卍續藏經禪宗部第一一○至一二七冊及第一五○冊計二四一部,凡二十五冊,以利禪宗諸家典藏專修。
27 高麗大藏經 9789571728643 精裝48冊16開 1982/1/1 此乃朝鮮高麗遭受蒙古侵略,為救國而許願開版的大藏經,計一五一三種佛典,6805卷1~42冊正藏,43~47冊補遺版,48冊總目錄,解題索引以校正嚴密著稱,為漢文大藏經中最精審者。
28 宋版磧砂大藏經 9789571721224 精裝40冊13開 2011/7/1 始刻於南宋紹定五年至元順帝至正九年完成,又稱延聖守本,內所補刊悉依普寧編序而改端平目次,磧砂、遺珍全部重出八部,今為重視古本編號照印,隨目注明各冊分目、品類、重加校訂,冠於各冊之首,編輯體例嚴謹,另編目錄索引供學者檢索之用。
29 明版嘉興大藏經 9789571721217 精裝40冊13開 2010/11/1 明萬曆十七年紫柏老人始刻於五臺,即而在各地分刻並有續藏,又續藏之刊行,以及藏雙徑寂照庵又名徑山藏,現方冊藏中最古版本,影印嘉興正藏續藏,又續藏,而除去已見磧砂,宋藏遺珍而缺本補入駒本及單行本為之,另編總目及索引俾便檢索研究。
30 新編縮本乾隆大藏經 9789571717531 精裝165冊25開 1998/12/1 又稱為龍藏,計1675部。即清世宗勅命編修「清藏」,於雍正十三年(西元一七三五年)勒刊於北京,至高宗乾隆三年,因而亦稱作「乾隆大藏經」,此為最後一部官刻大藏經,蓋以北藏為底本而重修者,按經、律、論及雜藏分類,原書共七百二十函,每函十冊,共七二四○冊,佛典計有一六七五部,其內容豐富異常,有者是印度早已失傳經律、論諸藏,而雜藏中,有我國先聖名哲對佛教理論所作註釋,不僅是佛教界研究佛學之重要典籍,也是一般學者研究文學、哲學、邏輯、藝術及東方語言等珍貴資料。全書悉依乾隆大藏經原本新編縮本,其順序概依千字文。內容絕不刪減,並編撰重要提要,每冊附有簡目,全書蒐羅無遺。由於卷帙繁浩,為利檢索,每頁加編書眉、頁次,並分別編製總目及書名索引,以利查索。
31 宋藏遺珍 9789571728872 精裝6冊16開 1978/4/1 民國二十年於山西趙城縣廣勝寺發現金藏,係卷子本,版式不同,不合配補,爰擇取不見於磧砂者,影印而成。考遺珍四十七部,其為磧砂所無者只四十四部,今仍影印四十七部,以存原貌。文字缺佚者二十八部,原影印本已補缺者七部,無可補輯者九部,除第二函大唐正元續開元釋教錄三卷外,所錄九部見於卍續藏,卷數不盡相同,文字亦有出入,輯補既難,故全印之,以資參考備用。
32 佛書解說大辭典附索引 9789571732459 精裝14冊16開 1986/6/1 凡十四卷,詳細解說經、律、論及和(日)漢語各宗典籍,本辭典收集和漢語佛書九萬餘冊,分藏經、全書、古寫本、古刊本之單行本、線再支單行本、古逸書等五種;前十一卷解說內容形式,於增補完成之際以「佛教經典總論」為別卷刊行。
33 真言宗全書(日文註解) 9789571728315 精裝44冊24開 1980/10/1 聖位經曰:「真言陀羅尼宗者,一切如來秘奧之教,自覺聖智修證法門。」依之而稱為真言宗,此書在集三密中語密之大全,得使密教歷久不衰,大盛至今,概其由必有方,觀是書可知其一全貌矣!全書共一四七部八七四卷,翰帙浩廣。
1 敦煌寶藏 9571702919 精裝140冊16開 1986/8/1 敦煌史料,內涵宗教、哲學、文學、史學、語言、藝術、醫學、建築、地理、中亞民族學等各方面,其中片語隻字,均為學術界至上瓌寶。第1-55冊為英倫所收藏敦煌卷子部份,第56-111冊為北所藏敦煌資料,難得一見,第112-135冊為法國所藏敦煌資料,目錄最詳瞻,為敦煌卷子菁華所在,第136-137冊價為散置日本、臺灣等精華萃要,第138-140冊為敦煌書法輯要,屬欣賞篇,含伯、列諸字號,以見敦煌書法藝術神妙氣勢真面目。
2 叢書集成新編 957170363X 精裝120冊大16開 1986/2/1 以叢書集成初編所有擬目-大陸時期已出部份及有目無書者-全部配補,冀成完璧,以罕見、實用百衲本為主,別為普通、專科、地方三類叢書,其罕見者有元刊-濟生拔萃;明刊-范氏奇書、今獻彙言、百陵學山、兩京遺編、三代遺書、夷門廣牘、記錄彙編、天都閣藏書等;清刊-學海類編、學津討原等;雖間有殘佚,然皆海內唯一存本;至於武英殿聚珍版,知不足齋、粵雅堂、海山仙館、墨海金壺、借月山房、史學、畿輔、金華等清代鉅製,至於儒學警語、百川學海、陽山顧氏文房、古今說海、歷代小史、古今逸史、子彙、稗海、秘冊彙函、稗乘、寶顏堂秘笈、漢魏叢書、唐宋叢書、津逮秘書、詩詞雜俎、秘書二十一種、正誼堂全書、聚珍版叢書、抱經堂叢書、奇晉齋叢書、硯雲甲乙編、龍威秘書、藝海珠塵、經訓堂叢書、貸園叢書、雅雨堂叢書、函海、汗筠齋叢書、讀畫齋叢書、拜經樓叢書、岱南閣叢書、平津館叢書、文選樓叢書、士禮居叢書、二酉堂叢書、澤古齋叢鈔、守山閣叢書、珠叢別錄、指海、湖海樓叢書、得月簃叢書、宜稼堂叢書、十種古逸書、惜陰軒叢書、連筠簃叢書、續知不足齋叢書、別下齋叢書、涉聞梓舊、琳琅秘室叢書、十萬卷樓叢書、天壤閣叢書、滂喜齋叢書、功順堂叢書、咫進齋叢書、仰視千七百十九鶴齋叢書、後知不足齋叢書、式訓堂叢書、古逸叢書、鐵華館叢書、漸西村舍叢書、榆園叢刻、靈鶼閣叢書、佚存叢書、經苑、古經解彙函、五雅全書、小學彙函、許學叢書、問影樓輿地叢書、八史經籍志、古今醫統正脈全書、欣賞編、武經七書、嶺南遺書、湖北叢書、豫章叢書、鹽邑志林、涇川叢書、金陵叢刻等共計一百部,皆為研究國學讀者,可謂實用;並將版面重新調整,以新編排四合一版者為主,而有目無書則使用原刻本九合一版者為輔,俾於降低成本,售價大眾化為目的,輯為「叢書集成新編」初集,綜計所選叢書百部僅收到清代以前彙刻諸叢書,實存約四千一百種,得約二萬卷,都為十萬頁左右,依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重新排比順序將編印叢書總目,分類目錄,書名和作者索引彙刊一冊,凡購買新編一部者即贈此索引乙本,以便學者查索。
3 叢書集成續編 9571703648 精裝280冊大16開 1989/6/1 繼「叢書集成新編」完成後,承海內外學者建議,並顧及讀者精力與財源考慮再三,以是清代以後彙刻諸叢書,仍以罕見,實用者為主,其叢書名稱簡列於下:敬鄉樓、安徽、西學富強、貴池、蟄園、詒經堂、晉石厂、念劬盧、蓉城仙館、半廳、彊村、荔牆、集虛草堂、台州、南陵先哲、月河精舍、清隱山房、百子、靈峰草堂、四明、郋園、喜詠軒、木犀軒、古棠書屋、正覺樓、清傾堂、振綺堂、仙居、玉簡、海源閣、香艷、武林往哲、微波榭、豫章、適園、關中、甘雨亭、結一盧、蕙風、長恩、太崑先哲、隨庵、昭代、芋園、鶴壽堂、小石山房、食舊堂、知服齋、當歸草堂、心矩、天蘇閣、又滿樓、邃雅齋、靜園、常州先哲、懺花庵、小榔嬛、武林掌故、觀象盧、求恕齋、咫園、雙楳、上海、刻鵠齋、觀自得、樸學、房山、湖海樓(續)、藝苑、吳興、廣東、槐盧、積學齋、擇是居、清代學術、滄海、古書、觀古閣、屏盧、怡蘭堂、宋人集、遼海、聚學軒、崇文、續古逸、萬園、邈園、沔陽、湖州、益雅堂、黔南、百川、傳硯齋、三長物、粵十三家、三怡堂、正誼齋、邵武徐氏、續金華、南菁、聚德堂、明辨齋、說鈐、檀几、涉園、壁經堂、雲南、有福讀書、陶社、湖南、江陰、頤志齋、鄦齋、觀古堂、風雨樓秘芨、十經齋遺書、廣雅、紹興先正、永嘉、青照堂、山右、湖北先正、浦城、留餘、慎始基、松鄰、雲自在龕、受經、求實、張氏適園、揀亭、攜李、對樹、纂喜廬、枕碧、文淵、虞山、晨風、花雨樓、嘯園、翠琅阡、北平圖書、雪堂、吉石庵、宸翰、百爵、藕香、殷禮等共148種,依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重新排比順序,將編印叢書總目、分類目錄、書名和作者索引彙刊一冊,以便學者對照查索。
4 叢書集成三編 9571716049 精裝100冊大16開 1997/3/1 本公司所幸先後出版古今名賢著述「叢書集成新編」、「叢書集成續編」凡二百五十種叢書,然猶未足,蓋以研究史學本諸史料,脫離史料而談歷史,即成無根玄學;而圖書價值,端賴學者不斷使用而得顯現,而學者能及時地、廣泛地使用各種典籍,無需奔走各公私圖書館借閱,而只要在一所完備圖書館中,翻檢一部古今學術大成寶典,本公司籌備三年,續起「叢書集成三編」整理工作,除去新編、續編已收者外,以普通、專科、輿地、輯佚、氏族、獨撰等叢書百餘種,仍本實用罕見為原則,編刊之凡例,同於新、續編,分十大類一百多目,將各叢書就子目內容,分棣於當屬類目中,一書分見兩種或兩種以上叢書者,一則取其卷數多內容完備者,進而選取附有校勘記、補遺、附錄等新資料者、二則是版本屬稀珍者,或者附有校注或考異者,以冀對學者研究有所助益。其子目書與初輯、續編所收者,遇有重複,其內容完全相同者,則不予收編;然僅書名相同而作者為兩人,或同一作者而內容不同,皆並存,以予學者比較研究資料,此僅及編輯大綱所在。編一總目、書名、作者索引,並附一百餘種叢書提要,以方便學者查閱。
5 四明叢書 9789571727349 精裝30冊25開 1988/4/1 是編自民國二十一年至三十七年,凡十七年間,不斷地搜輯彙編而成;自漢唐以迄近世,有關鄉邦利弊,足資身心學問,而有裨四明掌故者,亦皆甄錄,全書共八集,皆取善本參校,互異處,擇善而從,無從校者仍之。可分集購買各集目錄列下:
6 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 9571718939 精裝20冊16開 2001/6/1 十三經為儒家思想精華薈萃,為先賢智慧結晶,堪稱中華文化瑰寶,對於現代人研究了解我國經濟政治教育思想有極大助益,本書係以流傳最廣阮元重刊宋本「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」為底本,以新式標點符號及分段方式加以整理,期使儒家重要經典現代化,易讀能解,以達成典籍宣揚流通的效果。本套書籍可分冊購買,細目與價格如下:
7 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 9571719145 平裝20冊16開 2001/6/1 十三經為儒家思想精華薈萃,為先賢智慧結晶,堪稱中華文化瑰寶,對於現代人研究了解我國經濟政治教育思想有極大助益,本書係以流傳最廣阮元重刊宋本「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」為底本,以新式標點符號及分段方式加以整理,期使儒家重要經典現代化,易讀能解,以達成典籍宣揚流通的效果。本套書籍可分冊購買,細目與價格如下:
8 大易類聚初集 9789571727998 平裝20冊16開 1983/10/1 易經究明宇宙萬事萬物及其發展變化諸道,故人事亦在其中;時至今日,天理不彰,人欲橫流,面臨空前浩勢,特別留心於易經,以探討天人相與之際,究明休咎禍福之源,特輯108種,以廣流傳,可分冊購買。
9 臺灣珍藏善本叢刊.古鈔本明代詩文集 9789571721613 精裝12冊18開 2013/5/1 本出版計畫以收錄臺灣所藏數百年來未曾出版之手抄文集為目標,首輯收錄明代文人之詩文集十七種,共計為十二冊一百二十五卷,未來將陸續出版清代文人之作品。
10 臺灣珍藏善本叢刊.古鈔本清代詩文集 初輯 9789571722085 精裝8冊18開 2014/11 本叢刊以收錄臺灣所藏數百年來全球未曾出版之手抄文集為目標,此輯收錄清代文人之詩文集十八種:徐介《徐堅石先生集杜》,陳鵬年《滄洲合集》二十三卷,沈近思《沈麗南詩稿》一卷,朱卉《草衣山人集》四卷,王同廱《淡菴吟全集》三卷,馬元齡《翠蔭軒集》,朱令昭《冰壑詩集》六卷,吳翀《艾香吟草》一卷、《學詩尺木》一卷,桂馥《桂未谷詩鈔》一卷,鍾文鼎《老雪廬述草》一卷,諸錦《草廬詩槀》七卷,史炤《席帽山人遺集》五卷,陸我嵩《玉屏山人稿》,楊炳奎《太緩生詩稿》,柯輅《淳菴未刻藳》二卷,孫原湘《閨閣消寒襍詠》一卷,曹言純《徵賢堂詩正集》十卷,曹振鏞《綸閣延暉文集》一卷。年代橫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盛世,以至嘉慶、道光中葉時期。不僅是文人抒發心靈的文學創作,也記錄了豐富的清代人物事蹟與社會文化史料。這些詩文集除了精選細編外,並請專家學者為各書撰寫內容提要,介紹作者小傳,敘論全書特色,以利學界廣泛使用。對於清代社會歷史、思想文化,以及文學的研究,應有積極的影響作用。
11 臺灣珍藏善本叢刊.古鈔本清代詩文集
    二輯
9789571722337 精裝10冊18開 2016/9 本叢刊以收錄臺灣所藏數百年來全球未曾出版之手抄文集為目標,此輯收錄清代文人之詩文集十八種,年代橫跨道光、咸豐,以至同治、光緒年間,乃是清代國勢由盛轉衰的中晚期。不僅是文人抒發心靈的文學創作,也記錄了豐富的清代人物事蹟與社會文化史料。這些詩文集除了精選細編外,並請專家學者為各書撰寫內容提要,介紹作者小傳,敘論全書特色,以利學界廣泛使用。對於清代社會歷史、思想文化,以及文學的研究,應有積極的影響作用。
     
    各冊分列如下:
   
   
    冊數 書名
    1. 朱 英《石庵詩草》四卷
    《天隨草》二卷
    2. 查餘穀《魚腹餘生詩鈔》六卷
    查餘穀《魚腹餘生詩稿》二卷
    陳鍾英《劫餘憶稿》
    3. 李文通《壯年聽雨詞人稿》
    《擁書樓詩鈔》
    管蘭滋《止泊齋詩存》七卷
    4. 陳沂震《微塵詩鈔》
    王家修《容膝軒古近體詩存草》
    石 麟《夢蝶草》一卷
    5. 韓景修《省齋詩存》二卷
    繆華增《思舊吟補鈔》二卷
    黃景洛《黛山樓詩存》二卷
    毛德俊《浣溪游草》一卷
    6. 張涵中《鑒悔齋分體詩錄》六卷
    嚴啟豐《吳興嚴氏家集》四卷
    王 度《還鄉集》一卷
    《公安集》一卷
    7. 清 揆《了生集》十七卷
    8. 清 揆《了生集》十七卷
    9. 清 揆《了生集》十七卷
    10. 清 揆《了生集》十七卷
    熊炳離《享帚堂文集》
   
   
12 臺灣珍藏善本叢刊.古鈔本清代詩文集
    三輯
9789571723013 精裝8冊18開 2019/8 本叢刊以收錄臺灣所藏數百年來全球未曾出版之手抄文集為目標,此輯收錄清代文人之詩文集十八種,年代橫跨順治、康熙,以至道光、咸豐年間,跨越了清代的前中期;不僅屬於文人抒發心靈的文學創作,也記錄了人物事蹟等。這些詩文集除了精選細編外,並請專家學者為各書撰寫內容提要,介紹作者小傳,敘論全書特色,以利學界廣泛使用。對於清代社會歷史、思想文化,以及文學的研究,應有積極的影響作用。
13 俗文學叢刊第一輯 9571719501 精裝100冊25開 2001/10/1 這批俗曲資料,包括了乾隆以後各個時期的唱本。唱本除了作為藝人講唱的底本,也是滿清貴族和一般民眾喜愛的通俗讀物。一直到一九三○年代,在上海的街頭,還隨處可以買到這些通俗的唱本。凡此都說明唱本和民眾生活的關係。史語所收藏的唱本,因不乏印製精美者,但也有不少印刷粗糙、字跡拙劣、售價低廉,更進一步說明了唱本和大眾文化的關係。本公司和史語所取得協議,將這批多達一萬一千冊,約兩萬目的珍貴資料,分成六個類別,分兩年出版。除了書後附製索引,還逐條作成摘要,方便研究者查索。
14 俗文學叢刊第二輯 9571719579 精裝100冊25開 2002/10/1 這批俗曲資料,包括了乾隆以後各個時期的唱本。唱本除了作為藝人講唱的底本,也是滿清貴族和一般民眾喜愛的通俗讀物。一直到一九三○年代,在上海的街頭,還隨處可以買到這些通俗的唱本。凡此都說明唱本和民眾生活的關係。史語所收藏的唱本,因不乏印製精美者,但也有不少印刷粗糙、字跡拙劣、售價低廉,更進一步說明了唱本和大眾文化的關係。本公司和史語所取得協議,將這批多達一萬一千冊,約兩萬目的珍貴資料,分成六個類別,分兩年出版。除了書後附製索引,還逐條作成摘要,方便研究者查索。
15 俗文學叢刊第三輯 9571719692 精裝100冊25開 2003/9/1 這批俗曲資料,包括了乾隆以後各個時期的唱本。唱本除了作為藝人講唱的底本,也是滿清貴族和一般民眾喜愛的通俗讀物。一直到一九三○年代,在上海的街頭,還隨處可以買到這些通俗的唱本。凡此都說明唱本和民眾生活的關係。史語所收藏的唱本,因不乏印製精美者,但也有不少印刷粗糙、字跡拙劣、售價低廉,更進一步說明了唱本和大眾文化的關係。本公司和史語所取得協議,將這批多達一萬一千冊,約兩萬目的珍貴資料,分成六個類別,分兩年出版。除了書後附製索引,還逐條作成摘要,方便研究者查索。
16 俗文學叢刊第四輯 9571719935 精裝100冊25開 2004/11/1 這批俗曲資料,包括了乾隆以後各個時期的唱本。唱本除了作為藝人講唱的底本,也是滿清貴族和一般民眾喜愛的通俗讀物。一直到一九三○年代,在上海的街頭,還隨處可以買到這些通俗的唱本。凡此都說明唱本和民眾生活的關係。史語所收藏的唱本,因不乏印製精美者,但也有不少印刷粗糙、字跡拙劣、售價低廉,更進一步說明了唱本和大眾文化的關係。本公司和史語所取得協議,將這批多達一萬一千冊,約兩萬目的珍貴資料,分成六個類別,分兩年出版。除了書後附製索引,還逐條作成摘要,方便研究者查索。
17 俗文學叢刊第五輯 9571720224 精裝100冊25開 2006/12/1 這批俗曲資料,包括了乾隆以後各個時期的唱本。唱本除了作為藝人講唱的底本,也是滿清貴族和一般民眾喜愛的通俗讀物。一直到一九三○年代,在上海的街頭,還隨處可以買到這些通俗的唱本。凡此都說明唱本和民眾生活的關係。史語所收藏的唱本,因不乏印製精美者,但也有不少印刷粗糙、字跡拙劣、售價低廉,更進一步說明了唱本和大眾文化的關係。本公司和史語所取得協議,將這批多達一萬一千冊,約兩萬目的珍貴資料,分成六個類別,分兩年出版。除了書後附製索引,還逐條作成摘要,方便研究者查索。
18 俗文學叢刊第六輯 9789571722306 精裝120冊25開 2016/12 《俗文學叢刊   第六輯》收錄先前《俗文學叢刊》第一輯至第五輯尚未出版部份,包括:說唱、雜曲、雜耍、徒歌、北京小曲百種、善本曲詞,共計六大類。各類中,收錄各種抄本、刊本、石印本、鉛印本,如有重複,則取版本****者,惟版本、內容差異較大,或刊寫精美,或文本足以互補時,則不以一例為限。六大類中說唱類與雜曲類之下又分小類,說唱包含:彈詞、宣講、大鼓書、鼓詞;雜曲包含:岔曲、馬頭調、牌子曲、雜曲雜調、時調曲詞等,排序上主要以時代先後順序排列,再者以類別或曲目之首字筆畫多寡排列。收錄數量:說唱共計596種,雜曲共計1219種,雜耍共計44種,徒歌共計57種,北京小曲共計101種,善本曲詞共計13種,以雜曲類收錄最多種,說唱類內容篇幅則佔最多。此輯為《俗文學叢刊》最後一輯,亦集最後之精要於此,嚴選清至民國時期流傳的抄本、刊本、石印本、鉛印本並呈現其原始樣貌,說唱類聘請專業學者撰寫提要,以供研究者、感興趣者研讀。     
19 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 9789571722962 精裝30冊16開 1977/12/1 第一輯得一百零二種,按一般、地方和目錄題跋類以俾學者研究。
20 石刻史料新編第二輯 9789571720623 精裝20冊16開 1979/6/1 第二輯網羅二百四十二種專書,雖未能盡羅今世所傳金石文獻,然其重要著作皆已備有。
21 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 9789571722009 精裝40冊16開 1986/7/1 本公司順應學者之需求,賡續編第三輯,編刊凡例全循舊規,惟以收編範圍擴大,故分類稍有不同,除原分之一般類、地方類、目錄題跋類外,另增研究參考類。至於地方類專書,是本輯特色所在,資料豐富不亞於前二輯,特誌於此以茲同享。至於研究參考之作,雖非史料,所貴彙集於一,全書經精選共收錄七百餘種,二萬八千頁。
22 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 9571720402 精裝10冊16開 2006/7/1 《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》共收書七十八種,編刊凡例全循舊規,茲分為目錄、文字、通考、題跋、字書、雜著、傳記及圖像,凡八類,足以與前三輯相輔相成。石刻史料裨益於史學研究至要至廣,研究金石、目錄、校勘和經史考證的學者,若擁有此一大叢書,則可節省不少時間與精力,而得事半功倍之效。凡購買全套,贈送本輯書名著作索引。
34 海潮音文庫 9789571730295 精裝26冊24開 1985/9/1 本文庫擷取佛藏菁英、運用佛學勝義,廣延海內外名哲、高僧大德、名流學者如太虛、印光、化聲、悲華、滿智、常惺、梁啟超、呂澂、范古農、康有為、唐大圓、歐陽竟無、李石岑、蔣維喬、章太炎等諸人以委婉妙筆、高超國學造詣撰成海潮音月刊十年(自民國九年至十八年,公元一九二○年~一九二九年)為材料,依純正去偏見,選輯嚴謹,分類編成。分為四編,可分編購買:
35 海潮音叢刊第一輯 9789571720395 精裝14冊16開 2006/9/1 《從民國九年 (一九二0)   太虛大師創刊至今,此刊一直延續不斷,期間雖經歷中日大戰、國共內戰等變局,海潮音也隨之從北京一路遷到西南之重慶,並依舊持續出刊。至民國三十八年(一九四九)國共內戰後,由大醒法師攜來臺灣,從此在臺灣落地生根,至今仍由臺北「善導寺」持續主持出刊。海潮音叢刊第一輯收錄了民國三十八年至六十八年間的海潮音雜誌。從這套叢書中,可以看到臺灣佛教界互相交流與探討哲理的一面;另外,戒嚴時期的宗教管控,也具體呈現在本叢刊。本刊內容豐富多樣,並不限定佛教徒自身事務而已,也有許多文藝報導以及宗教政策的辯論文章等等。想了解臺灣戰後三十年﹙戒嚴時期﹚佛教界內與外的發展與調適,本套書正是****的參考書籍。
36 中華佛寺志叢書 9789571721774 平裝15冊18開 2013/6/1 《中華佛寺志叢書》是由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花費數年,研精覃思而完成的古本佛寺志最新校註版本,分別重新句讀,並提供了人名和地名的背景信息。收錄在這套叢書中的十二部寺志,是一份記錄中國佛教諸大重地不可或缺的歷史資料;其中所收錄的散文、詩歌和遊記,必能給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們帶來欣喜。
37 道法海涵第一輯 9789571721910 精裝20冊18開 2014/4 在傳統的三教典籍叢書中,《正統道藏》綜合道教一切經,常與佛教的佛藏並稱,乃帝制王朝中歷經多次高道的集結編修而成,藏諸名山後就成為閱藏知津的標準,現代學界即據經藏所建構的正是道教的大歷史。相較於此,道教創教期早已形成寫經、抄經文化,後來持續發展為一種抄寫傳統,這種現象並非是刋刻技術與物質條件的問題,在道教內部自有其教義或神學上的依據:天文模寫的天書傳統、盟約傳度的師受傳承;由此可知道教有刊本與寫本2種系統。《道法海涵》主要收錄清至民國期間,地方道壇、法壇所用的寫本,地區涵蓋江西、湖南及福建、廣東、浙江等地,均為《正統道藏》及晚近大陸所出版續篇等所未收者。搜集的時間約在文革末期及改革開放後,前後約二、三十年,總數約七、八千種;由於搜自文物市場有整壇成批者,亦有部分零散者,故先按性質分類,每類再依筆劃、屬性而以類相次。其內容涉及經懺、文檢、科儀、秘咒、符本等,有助於地方道派史的研究,可以補充目前道教史偏於歷史上大道派之不足,配合田野調查的訪查,奠定明清及民國期道教史、道教儀式研究之基礎。刊本的分類主要以《正統道藏》的三洞四輔十二類為主,寫本無法以此分類,因此,主編針對寫本系統重新分類:(按筆劃順序)
      (1)文檢行移,(2)受煉更生,(3)真經寶懺,(4)啟請送駕,(5)朝元行科,(6)朝真謁帝,(7)開度燈儀,(8)雲篆符圖,(9)解結解厄,(10)諸神醮科,(11)攝亡拯濟,(12)讚祝燈儀。以上《道法海涵》第一輯總共12類20本。
      在傳統的三教典籍叢書中,《正統道藏》綜合道教一切經,常與佛教的佛藏並稱,乃帝制王朝中歷經多次高道的集結編修而成,藏諸名山後就成為閱藏知津的標準,現代學界即據經藏所建構的正是道教的大歷史。相較於此,道教創教期早已形成寫經、抄經文化,後來持續發展為一種抄寫傳統,這種現象並非是刋刻技術與物質條件的問題,在道教內部自有其教義或神學上的依據:天文模寫的天書傳統、盟約傳度的師受傳承;由此可知道教有刊本與寫本2種系統。《道法海涵》主要收錄清至民國期間,地方道壇、法壇所用的寫本,地區涵蓋江西、湖南及福建、廣東、浙江等地,均為《正統道藏》及晚近大陸所出版續篇等所未收者。搜集的時間約在文革末期及改革開放後,前後約二、三十年,總數約七、八千種;由於搜自文物市場有整壇成批者,亦有部分零散者,故先按性質分類,每類再依筆劃、屬性而以類相次。其內容涉及經懺、文檢、科儀、秘咒、符本等,有助於地方道派史的研究,可以補充目前道教史偏於歷史上大道派之不足,配合田野調查的訪查,奠定明清及民國期道教史、道教儀式研究之基礎。刊本的分類主要以《正統道藏》的三洞四輔十二類為主,寫本無法以此分類,因此,主編針對寫本系統重新分類:(按筆劃順序)(1)文檢行移,(2)受煉更生,(3)真經寶懺,(4)啟請送駕,(5)朝元行科,(6)朝真謁帝,(7)開度燈儀,(8)雲篆符圖,(9)解結解厄,(10)諸神醮科,(11)攝亡拯濟,(12)讚祝燈儀。以上《道法海涵》第一輯總共12類20本。
38 道法海涵第二輯 9789571722658 精裝18冊18開 2017/5 在傳統的三教典籍叢書中,《正統道藏》綜合道教一切經,常與佛教的佛藏並稱,乃帝制王朝中歷經多次高道的集結編修而成,現代學界即據經藏所建構的正是道教的大歷史。相較於此,道教創教期早已形成寫經、抄經文化,後來持續發展為一種抄寫傳統,這種現象並非是刋刻技術與物質條件的問題,在道教內部自有其教義或神學上的依據;由此可知道教有刊本與寫本2種系統。《道法海涵》主要收錄清至民國期間,地方道壇、法壇所用的寫本,地區涵蓋江西、湖南及福建、廣東、浙江等地,均為《正統道藏》及晚近大陸所出版續篇等所未收者。搜集的時間約在文革末期及改革開放後,前後約二、三十年,總數約七、八千種;由於搜自文物市場有整壇成批者,亦有部分零散者,故先按性質分類,每類再依筆劃、屬性而以類相次。刊本的分類主要以《正統道藏》的三洞四輔十二類為主,寫本無法以此分類,因此,主編針對寫本系統重新分類:(按筆劃順序)
    文檢行移,受煉更生,真經寶懺,啟請送駕,朝元行科,朝真謁帝,開度燈儀,雲篆符圖,解結解厄,諸神醮科,攝亡拯濟,讚祝燈儀。
    《道法海涵》第一輯總共12類20本。
    《道法海涵》第二輯總共11類18本。
39 正統道藏(附新編總目錄) 9789571706764 精裝61冊16開 1988/12/1 道書結集,始於東晉;而纂輯成藏,從唐玄宗開元年間就已開始。今日所見之「道藏」,則包含了明成祖下令編修,至英宗正統十年(1445)全部竣工的《正統道藏》,及萬曆三十五年(1607)張國祥奉命補輯的《續道藏》。全套道藏共計1473種道書,以「三洞四輔十二類」為分類法,再按照千字文(從「天」至「纓」)次序編目。
      所謂三洞,即指洞真(為上清派之道書)、洞玄(為靈寶派之道書)、洞神(包括《三皇文》及其他道書)等三部;此概念源於南朝宋.陸修靜編修的《三洞經書目錄》,此書首開三洞分類之先河。隨著道書數量增多,三洞已無法囊括,於是衍生出四輔──太玄(洞真部之輔)、太平(洞玄部之輔)、太清(洞神部之輔)、正一(融貫前六部之義旨)等四部分類法,輔助三洞不足之處。而三洞之中,又再分為十二類:本文、神符、玉訣、靈圖、譜錄、戒律、威儀、方法、眾術、記傳、贊頌、章表。以上三類,即為道藏的分類原則;至於《續道藏》部分,則不列部分類;由此可見,道教文化的繁盛昌隆。道教為中國固有傳統宗教,而《正統道藏》是現存道書之總匯,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。
40 道藏輯要 9571717967 精裝25冊16開 1986/2/1 清康熙時,彭定求有感於道門書籍頗多遺失,因此編刻《道藏輯要》,收錄明末清初的道書一百十種。全書雖是纂輯而成,凡言「天人合一之原、性命雙修之旨」者,無不收錄;若內容過於蕪雜、符籙專書等,概不列入,以維護道書的初衷本意。由此亦可知,十七世紀道家的思想、發展概況。
41 中華續道藏初輯 9571718203 精裝20冊16開 1999/5/1 《中華續道藏.初輯》係承繼明代正續《道藏》而纂輯之,全書著錄一百八十種。主要以仙真傳記(通史性之列仙群真譜及道派法系之記載)、宮觀地志(道教靈境之山志)、經典教義(老莊、呂祖及相關著作)之著作為主要範圍,茲為便利讀者閱讀,於每冊之前附有解題,說明內容概要。
42 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續編 9571720372 精裝12冊16開 2006/7/1 《續編》中所收經卷文獻主要的來源有三:
    編者十餘年來在台灣、香港、大陸的寺廟、文物市場蒐集所得,其中以文物市場佔****宗。來自田野、北京文物市場如潘家園等、學者的贈與。
    就內容方面來看,《續編》收入的經卷文獻,含括五類:
    教門寶卷:如黃天道經卷、紅陽教經卷、先天道文獻等多種。
    民間信仰神明經典:如關帝、媽祖等經卷。預言書:如《推背圖》、《燒餅歌》。
    救劫書:如《五公經》、《王母救劫經》。善書:如鸞書、勸戒書。
    這些經卷文獻當中,包括不少珍貴且具學術價值的卷子,如《虎眼禪師傳留唱經》、《佛說大乘通玄法華真經》都是黃天道中關鍵性的經典,而先天道中流傳頗廣,卻罕人見到的《大乘意講經》,此次亦收入其中。此外,《續編》中,亦收入不少罕見教門經卷,如《混源上嚴心經》、《混源下嚴心經》、《指迷引真寶卷》、《孝道寶卷》等,就連被明代成化年間官方列為查禁名單的《三煞截鬼經》,我們亦找到類似經卷《佛說三煞截鬼經》,可見《續編》的學術價值。
43 近代中國民間宗教經卷文獻 9789571722221 精裝12冊16開 2015/9 本套書為第一套公開出版的近代中國民間宗教經卷文獻資料集。內容收錄清末至民國時期流行的九宮道、同善社、一貫道、道院、萬國道德會、道德學社等宗教團體的基本典籍與重要的經卷文獻。這些宗教團體有的歷經合法立教,而後,又因迷信而被打壓,淪為祕密宗教;有的則是始終保持神秘,他們有自己的刊物,並用不同的方式向民眾宣揚自己的主張及救世的方法,對此一時期的社會,也有一定的影響。本套書即收錄84種罕見的經卷文獻,對研究清末至民國時期民間流行的宗教而言,提供重要的史料幫助!
44 明清以來善書叢編 初輯 9789571722931 精裝18冊18開 2018/12 從明清以來至1960年代,約有1500種善書在華人世界流通!我們可以說近代中國與海外華人社會,是善書充斥,四處流通的。善書構成近代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!對於如此龐大的善書文獻,我們根據三原則:
    1. 流行性。
    2. 影響性。
    3. 重要性。
      挑選一些明清以迄於1960年代的著名善書,編成《明清以來善書叢編》初輯二輯套書出版。初輯這套書主要收錄南宋初以來流行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明代流行的《明心寶鑑》、《玄天上帝垂訓》,清初以來常見的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元宰必讀書》、《文昌化書》,清中葉以來的《玉歷鈔傳》(後有《玉歷寶鈔》、《玉歷至寶鈔》等稱呼)、《關帝明聖經》,《救生船》等,是現代人理解近代中國宗教與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!
45 明清以來善書叢編續輯 9789571733180 精裝18冊18開 2021/10 《明清以來善書叢編》續輯是初輯的姊妹編,其中收錄清末至1980年代間,在中國大陸以及台灣流行的重要善書。如《傳家寶》《不可錄》《同善錄》《得一錄》等。這套書可說是涵蓋百年來中國一般民眾文化的精華,是理解其時中華文化同一性的寶貴資料。總之,《明清以來善書叢編》初輯、續輯,可說是繼《福壽寶藏》(1936)之後,首次大規模收集明清至民國時期中文善書的出版,絕對是想要深入認識近代以來華人的一般思想構成不可或缺的文獻。
46 中國傳統科儀本彙編 9789571732817 精裝17冊16開 1996/12/1 「科儀本」是儀式場上演出時所依據的腳本。每一段儀式的演出,除了一本正式科儀本外,尚有科儀中所需的章、表、疏、牒、狀等用以對神陳悃旨意的文檢總集,以及演法時各種咒語、手訣和步罡踏斗的祕訣,與科儀中各種唱段或過場音樂的範本。本彙編則是希望藉著第一手田野資料的搜集、訪談、採錄,以具體儀式的相關法事資料為對象,彙集整理尚存於民間各地的抄本道書。就特定地區、特定道壇的傳本,依法事種類與場次順序加以整理編訂,分輯出版,期望完整地呈現道壇活動的實況。全套共計出版14個地方,到2006年已出版7個地方。
47 珍本術數叢書 9571713961 精裝72冊25開 1995/12/1 本叢書是將文淵閣本《四庫全書》、卍續藏、、正道藏及續道藏、古今圖書集成等叢書中有關術數書籍,與其他珍貴單行著作共輯130種,分數學、占侯、相宅、相墓、占卜、星命相書、陰陽五行、雜技等屬,以此總匯,蓋易道陰陽與術數家事事可通,不僅反映了傳統社會、風俗人情,仍不失為民俗研究最好資料。
48 珍本術數叢書 9571714690 平裝72冊25開 1995/10/1 本叢書是將文淵閣本《四庫全書》、卍續藏、道藏及續道藏、古今圖書集成等叢書中有關術數書籍,與其他珍貴單行著作共輯130種,分數學、占侯、相宅、相墓、占卜、星命相書、陰陽五行、雜技等屬,以此總匯,蓋易道陰陽與術數家事事可通,不僅反映了傳統社會、風俗人情,仍不失為民俗研究最好資料。


版权所有 © 北京大正易林图书有限公司
京ICP备12000235号-1